你有没有经历过应聘时被面试官从里到外“剖析”得一无是处,结果还是落选的尴尬?唐朝有个名叫张嘉贞的牛人维度配资,他的三次求职经历或许能给你带来新的启示。
张嘉贞出身于典型的寒门家庭,在那个权贵林立的唐朝,他只有靠真本事才能闯出一片天。19岁那年,他通过了当时非常考验学问的“明经科”考试,获授平乡县尉,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。
科举出身能在19岁就入仕,算是“早鸟”,但这只鸟飞得并不顺利,他没能抓住机会,反而吃了个“亏”。
原来,张嘉贞办案时一不小心把自己也卷了进去,结果被罢免,失去了官职。
古代官员起伏常见,被罢免像是暂时休假,过段时间还能东山再起。但对张嘉贞来说,情况特别糟糕。首先,他没有豪门背景,没有靠门第“搭车”的资本;其次,他缺乏资历和人脉,没有人力挺他。这就导致他的“休假”异常漫长,整整持续了17年。
展开剩余91%这给了我们一个教训:年轻时的历练极其重要,只要在职场中磨练,至少能打出点名声。相反,如果长时间窝在家里,经验和机会都会被浪费殆尽。
转眼间,张嘉贞36岁了,眼看就快成“废材”了。就在这时,一场偶然的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长安二年(702年),侍御史张循宪受命出巡河东,担任监察官员,负责审查刑狱和考察地方官员。
因为对地方情况不熟,又时间紧迫,张循宪有些手足无措。当地派来帮忙的助手更是一窍不通,成了他的累赘。
回到驿馆,面对堆积如山的事务,张循宪忍不住向驿吏抱怨:“你们河东难道就找不到个靠谱的人吗?”
这句无心抱怨竟逗乐了驿吏:“谁说我们河东没人?你找张嘉贞啊。”
驿吏怎么会认识张嘉贞?不仅驿吏,河东很多人都知道他。虽无网络,但张嘉贞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“网红”。
经驿吏介绍,张循宪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张嘉贞的形象。
被罢免回乡后,张嘉贞几乎沦为乞丐。家里贫寒,没有俸禄,只能靠几亩薄田度日。
但他根本不适合务农,整天一本正经地摆架子,自诩为拯救天下的“救世主”,连地方太守也看不上他。
有人劝他,河东豪门林立,凭才学多交往,多走动,争取官职并不难,没必要这么高傲。
可张嘉贞毫不理会维度配资,嘲讽那些豪门子弟虚有其表,轻蔑地说太守不过是饭桶。
于是,他田地荒废,人缘破裂,名声却大得吓人。
张循宪对他产生兴趣,决定亲自“治疗”一番。没想到张嘉贞一开口,张循宪就被他的才华震撼得热血沸腾:“真是个大才,河东藏龙卧虎啊!”
面对堆积的案卷,张嘉贞条理清晰,洞察深刻,解决方案简明扼要,让张循宪佩服不已。
这告诉我们第二个启示:人生难免起伏,关键是低潮时保持信念和远大志向。逆境是磨炼的发动机,不要一味求外援,而应自我积累。你的低谷期能长达十七年吗?
张循宪回长安后立刻向武则天进奏:“陛下,河东发现一位宝贝,我愿意将官职让给他,请勿错过。”
武则天笑道:“我官帽多着呢,不差你这顶。叫他来,我要亲自见见。”
当时78岁的武则天头发花白,面容略显松弛,似乎略带自卑,躲在帘幕后与张嘉贞对话。
张嘉贞身材高大,气宇轩昂,声音洪亮,条理分明,见解独到,立刻征服了女皇。
武则天当即决定启用他,正考虑授职时,张嘉贞却提出异议:
“臣是乡野之人,未曾见过朝廷威仪,今日蒙陛下恩宠得以进殿,却隔着帘子,如隔云雾,实非君臣之道。”
武则天大笑,说他挺有趣且不怯场,便命人撤下珠帘,二人面对面继续交流。
张嘉贞请撤帘不只是想见女皇长相,更是想通过视觉增强交流效果,留下深刻印象。
这其实是一个巧妙的策略。
果然,武则天当场赐给他八品监察御史职务。官虽不高,但监察御史身份特殊,升迁空间大。
沉睡十七年的“卧龙”终于腾飞,随后十多年,张嘉贞扶摇直上,官至三品秦州都督、并州长史。
开元六年(718年),张嘉贞以天兵军节度使身份回朝,向唐玄宗汇报工作。期间一件事让他的官场生涯实现第二次飞跃,他竟主动向唐玄宗求官。
有人诬告他谋反,唐玄宗下令调查,迅速查明冤情。
为示歉意,唐玄宗说:“我要严惩诬告者。”
张嘉贞心里暗笑皇帝装样子,嘴上却说:“陛下千万别处罚,那样会阻塞言路维度配资,请宽恕他。”
唐玄宗笑着顺水推舟:“赦免了?好,爱卿真大度,将来一定提拔你做宰相。”
你能听出来吗?两人其实是在打太极,礼貌话里藏着较量。
张嘉贞抓住机会:“陛下,您真的要任我宰相?”
唐玄宗一时语塞,只好支支吾吾:“嗯……等有机会……”
张嘉贞紧逼:“您还记得马周吗?他徒步长安,太宗慧眼识才,却拖了十五年才任宰相,最后英年早逝。臣已52岁,您若用臣,莫等我老去。”
唐玄宗差点喷饭,忍不住心服口服,只能答应:“好,你先回去,我一定信守承诺,尽快调你当宰相。”
这套“攀升”套路实在高明,唐玄宗想撂挑子也难,只能打拖延战术。
接下来只要张嘉贞勤快上奏,提醒皇帝“我还在呢,胡须又白了几根”,唐玄宗不好拒绝。
开元八年,宋璟、苏頲被罢,张嘉贞获召回任宰相,终于实现诺言。
职场竞争中,能力差距其实不大,提拔谁不过是一念之间。如果你像张嘉贞那样,懂得抓住瞬间机会,领导很难不配合你的节奏。
两次成功让他信心爆棚,不久又施展同样的手法——这次为弟弟张嘉祐。
某次唐玄宗与四兄弟宴饮,特邀张嘉贞陪同。唐玄宗对兄弟感情深厚,兄弟们常同床共枕,亲密无间。
宴席高潮时,张嘉贞眼眶湿润,跪奏:“陛下,见兄弟情深,臣心痛不已。自幼父母双亡,唯弟相依为命。弟任鄯善别驾,远隔万里。臣请陛下赐恩,将弟调回内地,近臣身边,哥俩携手忠诚报国,死无憾。”
你说如果你是唐玄宗,会怎么回应?兄弟有情,人家也有情,怎么能不体谅?
唐玄宗立即下令,将张嘉祐调为忻州刺史,升三级,之后再调京城任左金吾将军。
兄弟俩同时出入朝堂,倍受恩宠。
看懂张嘉贞的求职秘诀了吗?
第一,他坦诚直率,不遮掩目的。皇帝怕的是心机深沉的人,坦白反而让皇帝更放心。
第二,他善于抓住时机,在皇帝情绪高涨时出击,直击要害。
第三,他巧妙地把个人请求上升为“大义”,淡化私心。如请武则天撤帘,是因为他对女皇的敬仰;请求唐玄宗提拔,是顺应皇帝对贤才的期待;替弟求职,强调“棠棣情深”。
当然,最重要的是,张嘉贞确实能力非凡。后人评价他为开元盛世的名相之一,善于决断,精通吏治,继承并发扬了姚崇、宋璟的事业。
从他的求职经历不难看出,张嘉贞是个性格鲜明、争议不断的宰相。
他脾气火爆,作风粗犷,刚愎自用,与同僚关系紧张,尤其与宰相张说是死敌。
当年张说曾是张嘉贞的上司,后来张嘉贞身居高位,便对张说毫不客气,令张说心生怨恨,二人摩擦不断。
张嘉贞甚至曾唆使唐玄宗对姜皎施以杖刑,导致姜皎重伤身亡。后来他又欲对裴伷用刑,张说当场反对:“谁能永远当宰相?你开这个先例,小心将来自己也遭殃!”
这句话当众揭露了张嘉贞,令他颜面尽失。
后来张嘉祐因贪污被查,张嘉贞忧心忡忡,不知如何应对。张说建议他主动认错,穿素服请罪,皇帝多半心软。
张嘉贞一时糊涂,按张说建议去做了,结果唐玄宗正怒,立即贬他为豳州刺史。
此事让张嘉贞对张说怨恨深重。
某年张嘉贞回朝,遇唐玄宗宴请宰相,场面热烈,他竟当众骂张说,重现“混不吝”本色。
有趣的是,唐玄宗对他的嚣张无言以对,似乎更喜欢这种直率,冷眼旁观。其他宰相看不下去,劝说拉走了张嘉贞。
开元盛世名相辈出,张嘉贞这位性格豪放的宰相,让大唐朝堂格外精彩!
你学会张嘉贞的求职绝招了吗?维度配资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